【小賴隨筆】我從來沒想過👧有一天可以在英國辦親子挑戰賽 ③

創辦人♡ #小賴隨筆

在設計英國的親子挑戰賽時,我加入了戲劇教育中、角色扮演的橋段。

舉例來說,在「嗅覺」的任務中,我扮演了白雪公主的繼母,拿著紅蘋果,聲稱所有人都會被蘋果給毒昏。而唯一可以喚醒他們的方法,是讓他們聞與過往記憶相連的味道。

於是,在這個劇情下,家長和孩子一起合作,把桌上的香味連結了不同的回憶,有家長兒時的記憶,也有孩子最近發生的事,或是他們去旅遊的經驗。

最後,「邪惡的」繼母再次出現,用蘋果毒昏了孩子的家長,然後向孩子們提問「要如何喚醒你們的父母呢?」接著孩子拿著桌上的香氣,給自己的父母聞,然後父母甦醒,並一起與所有人分享他們和那個味道連結的記憶。

有一位孩子在選擇味道時,思考了許久,最後挑選了一個木質的香味。孩子和爸爸一起說道,這個味道是他們去玩時,一間店面的味道,那是一個很美麗的午後。而在那個當下,我相信他們也正在經歷與當時相同的美好。

有人說,嗅覺和香味的任務是他最喜歡的,因為這能與人的生命經驗產生連結,能真正地觸動人心。

我也發現,當我今天給了相同的引導語時,家長會根據著孩子的理解程度、溝通習慣,去調整與孩子對話的語言,也許這正是親子挑戰賽,在無形之間所做到的最佳合作形式。因為在那個年紀,沒有人能比家人更瞭解我們。

當然,在得到了許多值得回味的成果時,也依然有許多未解的問題。能怎麼樣接觸到更多樣的人群、怎麼和更多學習的知識結合、怎麼讓挑戰賽更有參與性?今後無論是在台灣還是英國,都是我們會持續思考和前進的方向。

(而當天前來參與的夥伴,還包含了來自新加坡、法國的老師,或是中國的同學,也有人說想把挑戰賽帶到更多的國家。如果親子挑戰賽真的能遍地開花,那就太好了!)



#全文完結 #歡迎許願挑戰賽的更多地點 #預告下一場在新竹

少年廣場思辨課

課程時長:每次 2 小時,共 12 堂課
課程地點:社會創新實驗中心(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)
參與對象:國中生、高中生,每 6 人成班、10 人滿班

每週學習目標與成果

第一階段|故事力:點亮自我(啟程)

【 第一週 | 三個形容詞的我:自我介紹開外掛 】
目標:把「不知道怎麼說」變成有骨架、有亮點的一分鐘自我介紹。
成果:完成「三形容詞自介故事」錄音/錄影,能自然開場、抓住注意力。
【 第二週 | 我的成長支線任務:價值觀雷達啟動 】
目標:回看生命事件,說清楚「我在乎什麼、為什麼」。
成果:完成一篇「關鍵事件反思故事」,能從因果脈絡講出自己的選擇依據。

【 第三週 | 交換靈魂的一天:同題三視角挑戰 】
目標:從家長/老師/自己的角度重述同一件事,練習同理與換位。
成果:完成「同題三視角短劇」或分鏡腳本,首次體感「理解也能贏」。

第二階段|思辨力:邏輯鋪陳(進階)

【 第四週 | 邏輯偵探社:抓出謬誤怪 】
目標:區分事實/意見/推論,識別常見邏輯謬誤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謬誤抓鬼清單」,能舉例說明 3 種以上常見謬誤。

【 第五週 | 情報局特訓:證據分類不迷航 】
目標:學會用數據、專家意見、個人例子、邏輯推理來支撐觀點。
成果:產出一張「證據分類地圖」,能為自己的主張配對可靠依據。

【 第六週 | 決策平衡木:利弊權衡不翻車 】
目標:在價值拉扯中做選擇,說清楚取捨與風險。
成果:完成「利害權衡矩陣」,能口頭說出「我為何這樣選」。

第三階段|表達力:精準表達(輸出)

【 第七週 | PREP 火箭包:90 秒說服力 】
目標:把觀點—理由—例子—重申觀點串成有說服力的短講。
成果:完成一段 60–90 秒 PREP 論述錄影,同儕互評+自評表各一份。

【 第八週 | 模擬記者會:即席問答不當機 】
目標:在壓力下快速組織、聽懂問題、穩定回應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發言人實戰回合」問答紀錄,列出 3 點改進策略。

【 第九週 | 台風生成器:眼神手勢都有戲 】
目標:運用非語言(站姿、眼神、語速語調)提升表達感染力。
成果:完成「表達風格錄影+互評」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影響力動作。

第四階段|簡報力:高階輸出(成果)

【 第十週 | 一頁贏觀眾:視覺化簡報工作坊 】
目標:用少字多圖與關鍵訊息把複雜想法說清楚。
成果:完成一張「單頁視覺化簡報草圖」,可直接上台搭配口說使用。

【 第十一週 | 我的 3 分鐘 TED:內容整合衝刺 】
目標:把故事力+思辨力+表達力整合成舞台腳本。
成果:完成 3 分鐘 TED 風格演講稿(含提詞卡與排練清單)。

【 第十二週 | TED 少年論壇:登台時刻 】
目標:公開發表,讓家長看見孩子的進步與自信。
成果:完成舞台演說發表與「個人思辨成長報告」,家長現場回饋三亮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