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賴隨筆】渴望成長的你,最不該錯過的營隊

許多人在填寫成為營隊一員的申請資料時,都會寫下「想用自己的力量來給予孩子正向的影響」、「想陪伴孩子成長」等字句。

我們可以從目標上,感覺到想參與計畫的人們對教育的熱情。不過,我一直都覺得,儘管抱持著這樣的想法,也為自己的願望付出了實際的行動;但是,這能否能真正為孩子帶來改變、讓他們有所成長,很多時候也要看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緣份(孩子來到營隊的狀態、孩子與隊輔之間的對話是否能搭上線等。)

所以在帶營隊、辦營隊的過程中,我們更著重的,其實是夥伴個人是否能從中得到「屬於自己的成長」。而不只是從孩子身上得到的感動。



也因為這樣,這三年來,我一直在調整、優化培訓課程的內容與品質。嘗試過實體、線上同步、不同步的課程,也曾經要交過許多作業(為了讓夥伴們把培訓課程的技巧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。)我們設計的課程,除了可以應用在營隊本身,也希望能提供給對教學與活動設計有興趣的夥伴,能在教育的場域中使用的模型(引導反思、活動流程設計等);或是提供給人生迷茫程度不亞於國中生的青年,可以在日常中實踐的、認識自我的方法(向自己提問、歸納學習的內容等)。

同時,在營隊現場,每日都會有屬於工人的「討論時間」。讓隊輔/助教/相官可以反思一日的經過、提出問題,再互相分享不同的做法,並思考所有做法會衍生出的問題與成效。當然,整個過程相較於「工人只是作為從旁幫忙的角色」的活動,我們的營隊很硬、會很扎實地感到辛苦。特別是在過夜營隊的場次,每天都有數不清的「偶發事件」,一下子有人生病了、一下子有孩子喊累、一下子又有人躲在房間偷玩手機。團隊夥伴們幾乎是不分晝夜的、要去面對與解決現在也無法完成設想到的問題。

不過,也是因為這樣,會有人發現了自己對教育的極限,也有人看見了沒有極限的自己;有人從中找到了軟硬兼顧的、與孩子互動的方法,也有人意識到自己對管理孩子或帶活動還可以更進步的地方;有人因為在孩子面前、挑戰了過往自己也不敢做的事情(煮飯、靠近蜜蜂與昆蟲。)也有人瞭解到其實所有的限制都是自己設下的,在營隊中認識了不同面向的自己。



於是,原本這篇文章的標題是「喜歡孩子的你和妳」最不該錯過的營隊;在我寫完之後,把它改成了「渴望挑戰」。說不定參與完營隊,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小孩,也可能澆熄了對教育的熱情。但我敢保證,如果你願意跟著我們的步伐、在營隊中不畏懼任何碰到的難關,必然可以得到人生中很寶貴的成長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