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3年的冬天,我們來到雲林縣的大埤國中,舉辦為期兩日的營隊活動!
在活動一開始所建立的營隊守則共識,鼓勵同學在營期中可以專心於課堂內容,並保持一個開放的心胸,嘗試多元的實作 體驗,從中探索出自身潛在興趣所向。以團康遊戲「廣東炒麵」建立小組默契, 唯有專心傾聽隊友的聲音、動作,才能讓遊戲順利進行下去,並在遊戲後透過 問題討論,學著反思遊戲背後的目的。在開幕小活動後,讓組內同學彼此熟悉性格,並建立助教以及同學之間的連結,也在活動後進行課前問卷調查了解同 學的興趣以及未來的志向。
由課前問卷調查結果可知,由 1-5 由低到高分呈現,高分代表非常符合; 學生對於「會主動探索學校沒有教導的事情」的平均分數落在 2.93 分,對於興趣的主動探索程度仍在均值之下;而多數學生(29 名學生中的 28 名)認為國中是 開始生涯發展的時期,但在 「已開始具體去規劃自己的未來」此項評分中平均 僅有 2.69 分,可能原因為缺乏足夠資源進行興趣發展以及未來規劃。於是,我們希望能透過這次的營隊,讓學生們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,重新點燃對學習的興趣。
(一)職業體驗|互動設計師
隨著科技日益進步,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的發展受到矚目及 重視,而運用人工智慧與人類互動來設計產品的職業逐漸興起。互動設計師廖 一豪以介紹互動設計的概念和其如何與人工智慧結合為開頭,讓學生能夠對於 對互動設計有初步的瞭解。而後,講師帶領學生運用近日受到大眾關注的 「Chatgpt」—AI 對答機器人進行共同創作故事,透過故事串聯,產出專屬於 自己的故事劇情,並運用 Chatgpt 將故事以數個關鍵字做總結。將提取的關鍵 字,作為「Midjourney」—人工智能互動繪圖機器人的條件,畫出獨一無二的 畫作。並在最後請同學分享自己的畫作。
學生在這堂課程中,第一次接觸到耳熟能詳卻又陌生的 AI 人工智慧領域, 了解背後是透過層層演算,來模擬出人類培養出智慧的演進。接著,通過與 AI 對答機器人對話,與機器人進行無數次一來一往的溝通,合作創作出一個符合 自己期待的故事。參與機器人的成熟發展進程,學生在此過程中也初步學習到 與機器人溝通的邏輯。再來,通過與另一個人工智能互動繪圖機器人進行共同 根據故事創作。學生們首次接觸到程式指令,學習不停修正自己的指令,通過 指令讓機器人一次次修正和進化繪畫作品,直至接近自己理想中能夠代表故事 的那幅畫。在這堂課,學生能夠觸及電資、互動設計、文學創作,和美術等多 個領域,從中摸索出自己感興趣的環節。
(二)職業體驗|職能治療師
職能的範疇包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,工作、遊戲、休閒、基本到進階的日常生活活動都包含其中。在職能治療領域中將治療對象係分成四個領域:小兒、成人、精神以及社區。職能治療的過程並不只是單純就疾病的本身進行協助,更重要的是幫助病患適應人、環境、活動的交互關係,是一份以醫療知識為背景,用同理心協助他人的助人工作。
職能治療師洪毓翎為大埤國中的學生設計了三個課程環節。
1. 視障體驗:用預先設計好的模擬視障視野護目鏡給學生們穿戴行走,體驗不同類型的視障者在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困境。
2. 認識輔具:讓學生們體驗使用各種輔具,並藉由討論,認識各種輔具的使用情境、使用對象各有甚麼不同。
3. 認識校園環境:由助教帶領學生找尋校園內對身心障礙者不友善的角落,並 請小組對全班分享。
透過這次的課程,學生們體驗了身心障礙者生活的不便,在視障體驗中明顯感受到視覺被遮擋的暈眩感以及疲勞;輔具介紹中,認識了不同身障者的需求以及輔具是如何為他們設計,同時也培養了對於身障者的尊重以及同理,並且在最後的活動中一起為找出這座校園內對身障者不友善的地方,從這些生活的小地方開始注意,打造適合所有人一起生活的環境。在職能治療師的介紹中,學生們了解職能治療師是一項同時具備溝通同理能力、環境互動、醫療知識運用的職業。
(三)職業體驗|機器人設計師
機器人研究對於自動化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,其領域應用非常多,常見 用於取放、輸送、組裝、檢測以及加工等應用上。科技機器人設計師—劉育運 首先介紹了機器人的三大組成:電路(傳下電路板)、機構和程式,說明機構 如馬達、連桿或齒輪等等的基礎概念和原理。接著,帶領著學生親手使用工具, 組裝零件成機械手臂,並教學應用焊接的方法,組裝馬達並結合機械手臂,分 組合作完成組建機器人。
學生透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,了解機器人的電路設計,並能夠舉一反 三的提出透過正負極的對調,來改變方向的控制,初步接觸到電機、物理等領 域。組裝機器人的過程中,學生們以小組方式分工合作,觀察已做好的機器人 模型,從材料中找出對應的零件,運用六角板手、尖嘴鉗等工具組裝。組裝完 後,利用焊接技術連接焊接電線、電路板的馬達、操控手把,就可以操控有夾爪的機器人夾取乒乓球。過程中,學生一步步的組裝,透過團隊合作、觀察能 力,一同摸索機械領域。
特別感謝:財團法人永大社會福利基金會、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、國立臺灣大學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