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會考結束後,該和孩子聊什麼❓
這二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國中會考。
雖然距離我考「基測」的日子,已經有十年了;國三時成堆的考卷,還有接連不斷的段考、模擬考,現在想起來依然是歷歷在目。
而我也很清楚地記得,因為一連串的陰錯陽差,使得我在當年的四月份(當時基測考試的時間還是六月),已經有了許多人夢寐以求學校的入場券。也因為這樣,平白無故多出了「二個月」的空白時間。
因為這從來都不在我的計畫裡面,一開始時,我真的很慌張。因為過去一年來被讀書填滿的日子,用考試分數換來的成就感,忽然都不作數了。我這才開始思考,自己除了追求學科上的表現,還可以做什麼呢?
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,因為不再只需要專注於眼前的書本,我得到了能以「旁觀者」身份觀察「國中教育現場」的機會,我在每日的生活札記上,有感而發地寫下了以下的文字:
「考試本應是為了檢視我們的學習、成績,卻成為同學間的比較値、家⻑眼中的學習成果和老師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準。
這樣的教育眞的正確嗎?」
現在看來,現在在教育現場工作的我,似乎是因為國三的那一場「意外」,而得到了「啟蒙」。
而即便在人生中出現了困惑和猶豫,時間也從來不會停下來等我們找到答案。於是,我在十五歲的那年,踏上了一條「尋找生活價值感」的道路。
現在回想起來,能在當時有這樣的機遇、思考並正視起這個重要的議題,真的是很幸運的事。
我運用那多出來的、二個月的時間,每週到學務處做起了新聞播報,也在國文老師的引導下,和其他也不用考試的同學,自己寫了劇本、排演了短劇,還讀了很多以前沒有機會看的課外書、養成了每日背單字的習慣,甚至先規劃了暑假和班上同學的一週環島旅遊。
回到最前面提到的問題,「會考結束後,該和孩子聊什麼❓」
當分數已成定局,除了提前為高中做準備、再次踏上學科的賽道,也許這正是一個好的時機,和孩子討論,沒有考試、不用埋頭爭取更高的成績時,我們的人生,有沒有自己想做的事情、想學的事情、想追求的事情?
也遇到過很多學生,在大考一結束時,頓失了下一步該做什麼的方向,最後暑假在追劇和打遊戲中度過,卻留下無限的空虛。因為他們都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感,而真正能長期陪伴我們走下去的,只有透過自己去創造、得到的成就感。
所以比起問孩子「你想做什麼?」也許可以試著,與他一起完成一項有點「艱鉅」,又有點「有趣」的挑戰,爬山、跑馬拉松、讀完一部超長的小說、和朋友一起規劃一趟旅行……。
或是,也可以替孩子報名兼具「挑戰」和「學習」的夏令營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