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是我們容易在宜蘭遇到颱風、還是七月底是颱風的「旺季」?我們和去年相同,又「再」一次在宜蘭的利澤簡,遇到了颱風。在 24 小時之內,被發佈了海上、陸上的颱風警報,然後連續二日放了的颱風假。
不過,營隊、孩子和我們,都沒有因為颱風的變動而停下腳步。在最後一天晚上,有孩子問我說「明天還會不會放颱風假?」他們一行人祈禱著颱風不要離開,因為這樣就可以一直被「困」在營隊了!孩子們還說 #很希望營隊不要結束因為這是他們參與過 #最有意思的一場營隊了
為什麼在「颱風的襲擊」下,營隊還能照常辦理、又令人念念不忘呢?我想也許,這也是颱風所帶來的「魔法」吧
#MAGIC1 在極限挑戰中培養出的默契
在一連串滾動式的修正後,營隊的第一天下午還是順利地帶著孩子們玩獨木舟。當時有一個活動,是所有人的船必須並排、然後讓船頭朝向同一側,比起二個人往前滑船,這對孩子們來說更有挑戰性,因為他需要的是所有人統一目標,觀察、配合並幫助著夥伴;又例如第二天早上的單車尋寶,要維持著整個車隊的等速;或者是第二天下午的攀岩,需要二個人一組,在一個人往上爬時,另一個人在下面拉著繩子、確保著他的平安。
於是,在颱風來臨的前夕,孩子之間早已流動著一股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#MAGIC2 在煮飯和遊戲中訓練去補位
在過夜營隊中,有許多課間、晚上的團體遊戲,也幾乎是一天至少一餐的,帶著孩子學習料理。老實說,讓孩子自己設計菜單、製作晚餐,實在是一個風險值很高的活動,因為只要有任何一道菜搞砸了,我們二十多個人就會少了許多的糧食。不過,在做飯中學習到的觀察現場、隨時詢問他人的需求、迅速地補位和分工,是我們一直堅持保留這項活動的原因。也可以看見,一天一天地,孩子們更有效率地完成餐點,並感謝、讚美著自己和夥伴的成就。
所以,即便颱風天很多店沒有開門,我們的行程也整個大亂,但孩子們已能從觀察、互相幫忙,到體諒著同學和老師。
#MAGIC3 從自我創作中長出學習動機
突如其來的颱風,雖然讓戶外的課程取消,但也讓創辦人小賴有了空閑的三日。於是,這場原本主打「靜不下來」的挑戰營,新增了需要理性分析、大膽創作的活動——孩子們需要分工合作設計出一座符合使用者需求的「運動場館」。有人把場館設計成一個博物館,加入了很多人性化的故事和設計;也有人以銀髮族的客群,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設計細節。最後,每個孩子都在結業典禮時,上台以六分鐘的簡報,分享了他們的創意和設計。
然後,我們發現,原來在動盪之中,當孩子知道自己有著能撼動他人的影響力,他們也會因為這樣,長出了可以面對外在的勇氣和動能!
總之,雖然我們無法阻擋颱風,但颱風也無法阻擋,這群國中的孩子們,想要挑戰這個世界的心意,以及我們絞盡腦汁想帶給他們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