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營隊大小4】📷 變身 YouTuber❗

創辦人♡ #小賴隨筆

在十月的第二週,我們受邀到嘉義市區的 #大業實驗國民中學,利用學校的秋假,舉行了為期二日的 YouTuber 體驗營隊。

對於經常在社群媒體「攝取」影片、短影音的國中生來說,「影音創作、自媒體經營」已經不是多罕見的工作了。但孩子們卻依然很難想像、體驗到,在檯面上光鮮亮麗、看起來趣味橫生的職業,其實包含了很多燒腦又繁瑣複雜的日常。

我們設計了一個題目「來自未來的包裹」,作為在這場營隊中,學生需要規劃腳本、拍攝和剪輯出的影片主題。包裹中有五項物品,學生們需要應用創意,賦予東西新的意義,同時,在發想腳本時,我們也導入了「目標受眾」的觀點,這也讓他們非常的頭痛,因為需要「換位思考」,去分析觀眾喜歡的事物、感興趣的話題,不能只是說自己想說的話、拍自己喜歡的主題。

但更挑戰的,還有在鏡頭前面說話,並忍著尷尬、耐著性子為影片加上特效、字幕,剪輯成理想中的樣子。有人說,從陳設場景到剪輯,真的有太多沒有想過的事情要做,「超級麻煩的!」或有人在拍攝時,想要全程用前鏡頭,因為這樣才能做好「表情管理」;當然,也會有人連吃飯時間都捨不得放下平板,想要讓最後的影片成果盡善盡美的呈現出來,每次傳給我最終成品過後,又會想調整、希望可以重新傳給我一個檔案。

而每次,我們也都能從這群孩子的身上,看見更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。二天不到的時間,每個組別都產出了一支三到五分鐘的開箱影片。在影片被大螢幕播放出來的同時,孩子們除了表面上的一片哀嗷,內心中或許也萌芽了一絲絲的成就感,才會在播放營隊回顧的影片時,聚精會神的看著、感受著自己這二天的成長。

少年廣場思辨課

課程時長:每次 2 小時,共 12 堂課
課程地點:社會創新實驗中心(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)
參與對象:國中生、高中生,每 6 人成班、10 人滿班

每週學習目標與成果

第一階段|故事力:點亮自我(啟程)

【 第一週 | 三個形容詞的我:自我介紹開外掛 】
目標:把「不知道怎麼說」變成有骨架、有亮點的一分鐘自我介紹。
成果:完成「三形容詞自介故事」錄音/錄影,能自然開場、抓住注意力。
【 第二週 | 我的成長支線任務:價值觀雷達啟動 】
目標:回看生命事件,說清楚「我在乎什麼、為什麼」。
成果:完成一篇「關鍵事件反思故事」,能從因果脈絡講出自己的選擇依據。

【 第三週 | 交換靈魂的一天:同題三視角挑戰 】
目標:從家長/老師/自己的角度重述同一件事,練習同理與換位。
成果:完成「同題三視角短劇」或分鏡腳本,首次體感「理解也能贏」。

第二階段|思辨力:邏輯鋪陳(進階)

【 第四週 | 邏輯偵探社:抓出謬誤怪 】
目標:區分事實/意見/推論,識別常見邏輯謬誤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謬誤抓鬼清單」,能舉例說明 3 種以上常見謬誤。

【 第五週 | 情報局特訓:證據分類不迷航 】
目標:學會用數據、專家意見、個人例子、邏輯推理來支撐觀點。
成果:產出一張「證據分類地圖」,能為自己的主張配對可靠依據。

【 第六週 | 決策平衡木:利弊權衡不翻車 】
目標:在價值拉扯中做選擇,說清楚取捨與風險。
成果:完成「利害權衡矩陣」,能口頭說出「我為何這樣選」。

第三階段|表達力:精準表達(輸出)

【 第七週 | PREP 火箭包:90 秒說服力 】
目標:把觀點—理由—例子—重申觀點串成有說服力的短講。
成果:完成一段 60–90 秒 PREP 論述錄影,同儕互評+自評表各一份。

【 第八週 | 模擬記者會:即席問答不當機 】
目標:在壓力下快速組織、聽懂問題、穩定回應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發言人實戰回合」問答紀錄,列出 3 點改進策略。

【 第九週 | 台風生成器:眼神手勢都有戲 】
目標:運用非語言(站姿、眼神、語速語調)提升表達感染力。
成果:完成「表達風格錄影+互評」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影響力動作。

第四階段|簡報力:高階輸出(成果)

【 第十週 | 一頁贏觀眾:視覺化簡報工作坊 】
目標:用少字多圖與關鍵訊息把複雜想法說清楚。
成果:完成一張「單頁視覺化簡報草圖」,可直接上台搭配口說使用。

【 第十一週 | 我的 3 分鐘 TED:內容整合衝刺 】
目標:把故事力+思辨力+表達力整合成舞台腳本。
成果:完成 3 分鐘 TED 風格演講稿(含提詞卡與排練清單)。

【 第十二週 | TED 少年論壇:登台時刻 】
目標:公開發表,讓家長看見孩子的進步與自信。
成果:完成舞台演說發表與「個人思辨成長報告」,家長現場回饋三亮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