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營隊大小4】一場跳脫身份的對話🎤來自青少年和家長的吶喊❗

這應該是第一次,到台中舉辦 #TED思辨表達營!很感謝台中的家長願意支持,也在結業典禮全員到場聆聽孩子們的分享,並參與現場的「討論會」。
 
 
討論會是在經歷了到英國讀書快一年的時間,發展出來的環節。在過程中,孩子會得到不同的身份和目標,需要在會議上面和其他人討論、為達成自己的目標行動。而為了讓話語更具有說服力,他們自己設計了問卷、訪問了路人的想法,也透過不同的關鍵字,收集到了需要用的資料。
 
 
在台中場,我們討論的主題是「國中生應不應該/適不適合談戀愛?」劇情是二間不同學校的同學,因為補習認識、開始交往,後來被補習班主任抓到、告發二間學校的學務處,所以校方召開了一個多方的會談,希望可以釐清事情原委。出席的人包含當事同學、他們的父母、學校老師與各級單位的負責人(以上角色由學生擔任。)還有在旁邊吃瓜的民眾(以上由家長擔任。)
 
 
當然,學生大多數都是覺得,談戀愛很正常、沒什麼要去限制的。但因為他們抽籤分配到的角色、站在不同的立場,所以他們也試著換位思考,替角色說出自己的聲音。
當中,有一段發言是這樣的:
學生A(擔任學務主任):即便你們是資優生,談戀愛不會影響到課業。但你們也要顧及到其他同學,他們因為你們談戀愛,也開始幻想自己可以談戀愛,但他們卻沒有這個能耐。
 
 
然後,也有來自家長的提問:
民眾A(當天現場參與的家長):想問當事人,你們有想過二個人交往之後的未來嗎?如果上了不同的高中怎麼辦?有沒有想過二個人想共同完成的事情?或甚至是可以走入婚姻?
 
 
還有時候對話會不小心走偏:
學生B(擔任班級導師):你因為談戀愛課業落後了這麼多,你說,自己是不是花太多時間在感情上?都沒有時間好好讀書?
學生C(擔任當事同學):我成績落後是因為老師不會教,老師,你為什麼不勇敢承認自己教得不好呢?
(台下笑聲一片)
 
 
有時候我們在想,是啊!本來就沒有絕對正確和錯誤的觀點。而我們所做的事情,不過是把不同的想法搬出來討論,讓孩子和家長都有一個機會意識到對方與自己的不同,至少去理解因為立場所存在的想法上的差異,而不是一味的只想要爭取對方的認同。
 
 
🙋:孩子一開始聽到課程有很多發表意見環節,感到害怕,第一天走入教室前忐忑不安,下課後卻興奮的分享課程中有趣的部分,開始期待每一天不同的活動!課程安排實用又讓孩子覺得有趣,最難得的是安排大家先獨立思考、再互相討論印證,是很好的學習經驗。
 
 
🙋‍♀️:聽到孩子在台上的分享發現「原來孩子很關心他的家人,且會留意相關議題。」
 

少年廣場思辨課

課程時長:每次 2 小時,共 12 堂課
課程地點:社會創新實驗中心(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)
參與對象:國中生、高中生,每 6 人成班、10 人滿班

每週學習目標與成果

第一階段|故事力:點亮自我(啟程)

【 第一週 | 三個形容詞的我:自我介紹開外掛 】
目標:把「不知道怎麼說」變成有骨架、有亮點的一分鐘自我介紹。
成果:完成「三形容詞自介故事」錄音/錄影,能自然開場、抓住注意力。
【 第二週 | 我的成長支線任務:價值觀雷達啟動 】
目標:回看生命事件,說清楚「我在乎什麼、為什麼」。
成果:完成一篇「關鍵事件反思故事」,能從因果脈絡講出自己的選擇依據。

【 第三週 | 交換靈魂的一天:同題三視角挑戰 】
目標:從家長/老師/自己的角度重述同一件事,練習同理與換位。
成果:完成「同題三視角短劇」或分鏡腳本,首次體感「理解也能贏」。

第二階段|思辨力:邏輯鋪陳(進階)

【 第四週 | 邏輯偵探社:抓出謬誤怪 】
目標:區分事實/意見/推論,識別常見邏輯謬誤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謬誤抓鬼清單」,能舉例說明 3 種以上常見謬誤。

【 第五週 | 情報局特訓:證據分類不迷航 】
目標:學會用數據、專家意見、個人例子、邏輯推理來支撐觀點。
成果:產出一張「證據分類地圖」,能為自己的主張配對可靠依據。

【 第六週 | 決策平衡木:利弊權衡不翻車 】
目標:在價值拉扯中做選擇,說清楚取捨與風險。
成果:完成「利害權衡矩陣」,能口頭說出「我為何這樣選」。

第三階段|表達力:精準表達(輸出)

【 第七週 | PREP 火箭包:90 秒說服力 】
目標:把觀點—理由—例子—重申觀點串成有說服力的短講。
成果:完成一段 60–90 秒 PREP 論述錄影,同儕互評+自評表各一份。

【 第八週 | 模擬記者會:即席問答不當機 】
目標:在壓力下快速組織、聽懂問題、穩定回應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發言人實戰回合」問答紀錄,列出 3 點改進策略。

【 第九週 | 台風生成器:眼神手勢都有戲 】
目標:運用非語言(站姿、眼神、語速語調)提升表達感染力。
成果:完成「表達風格錄影+互評」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影響力動作。

第四階段|簡報力:高階輸出(成果)

【 第十週 | 一頁贏觀眾:視覺化簡報工作坊 】
目標:用少字多圖與關鍵訊息把複雜想法說清楚。
成果:完成一張「單頁視覺化簡報草圖」,可直接上台搭配口說使用。

【 第十一週 | 我的 3 分鐘 TED:內容整合衝刺 】
目標:把故事力+思辨力+表達力整合成舞台腳本。
成果:完成 3 分鐘 TED 風格演講稿(含提詞卡與排練清單)。

【 第十二週 | TED 少年論壇:登台時刻 】
目標:公開發表,讓家長看見孩子的進步與自信。
成果:完成舞台演說發表與「個人思辨成長報告」,家長現場回饋三亮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