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y☞How☞What
⚡ 讓孩子為自己學習 ✨

黃金圈法則(The Golden Circle)是賽門.西尼克(Simon O. Sinek)在 2009 年的 TED × 演講「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勵行動」的主題內容,倡導由內而外的思考。

套用至學習上,需要先知道「學習是為了什麼目的?」接著去思考「如何有效率的達成目標?」最後是瞭解「學習的重點在哪裡?」

我們從「why」出發、到「how」與「what」,讓孩子為自己讀書、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、掌握讀書的重點。

☁ 一分鐘影片認識課程

3 Videos
點➕看課程細節

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出了問題。再透過「行為設計」重新打造理想的學習環境,從習慣的建立上找回自我行動的主控權,藉以提高學習的動能。

🔸 課程目標 🔹

✅ 創造學習和你的連結

  • 分析每個行動的動機
  • 拓展對於學習的想像

覺察自己的生活習慣

  • 如何促成一個「想望已久」的習慣
  • 如何解開令人困擾的「皺眉習慣」

把每一項新的學習目標、和自己的人生視為一場大型的專案,不再讓待辦清單上的項目無限延伸,也搶在高中以前,為自己建立能專注學習的環境。

🔸 課程目標 🔹

✅ 建立有效的待辦清單

  • 設計專屬於你的時間管理模型
  • 邊做邊修、讓計畫走在變化之前

✅為自己設計學習環境

  • 規劃自己的學習環境(提升專注)
  • 成為學習與人生的「專案管理師」

透過「做筆記」這項練習,提高自己擷取重點、把資訊圖表化的技能。在面對 108 課綱題目論述逐年增長時,可以更快掌握要旨,也能更快地吸收新資訊。

🔸 課程目標 🔹

✅ 抓重點、提升閱讀素養

  • 擷取關鍵資訊、再用自己的話説
  • 以圖表視覺化文字

以筆記學習系統性思考

  • 在做筆記的同時釐清自己的思考
  • 學習以不同的筆記框架記錄事情

✊ 為陪伴孩子的你賦能 👟

Harvard 教育學家 David Kolb 提出經驗學習圈,強調在參與活動後,透過反思所經歷的體驗,才會得到知識、技能與啟發(Insight),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上。

親子學習圈的課程,希望能帶著家長反思平時與孩子的溝通與互動,藉由不同家庭之間的討論、專業講師的引導,得到更具體、能應用於與孩子互動的教養方法。

點➕看課程細節

這是一堂給家長的課,也是時間管理課的配套措施。

如果要讓課堂中引起的動機、可以持續在生活中發酵,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無可取代。於是,自律養成課能提供家長「引導孩子養成自律習慣的方法」。

圖:課程記錄與回饋

⚡ 行為分析的認識與實作(1H)

✅ 認識由來自史丹佛大學的 BJ 博士所創立、超過六萬人實作的「習慣養成術」
✅ 分析如何排除誘因(3C 及 所有促使我們懶散的它們)、迎向自己嚮往的生活

⚡ 和孩子一同來管理生活(1H)

✅ 在要求孩子時,我們能否以自己的行動先出發,成為「自律」的楷模?
配合「時間管理課」的成人引導學(讓孩子的所學能真正在日常生活中發酵)
✅ 透過「習慣轉變」與「環境營造」引導孩子踏上「自主學習」的路

你擔心孩子整天晃來晃去、看起來都沒在思考嗎?

要孩子開始思考其實不難,只要問對問題!提問能左右人的思考,而人在面對問題時,會有無法抗拒、想要回應的渴望。自我認識課萃取直覺職掘七年來的經驗,陪您練習和青少年提問!

圖:來自家長的課程回饋

⚡ 引導學與問題大爆炸(1H)

✅ 認識萃取自直覺職掘七年經驗、影響超過三千名以上中學生的「自我探索術」
✅ 實作向自己提問以釐清個人價值、模擬向孩子提問以促發對目前生活的反思

⚡ 使孩子願意思考未來(1H)

✅ 學習如何透過「提問、溝通與活動」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目標
✅ 配合「動能開發課」的成人引導學(帶孩子重新釐清學習的意義、喜歡學習)
✅ 透過「興趣分析」與「視覺圖表」與孩子討論下一階段的人生方向

在與孩子溝通時,雙方都經常按耐不住情緒、有濃濃的火藥味嗎?

變幻莫測的想法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,是青少年階段孩子必經的過程。這堂課會帶著作為父母、或陪伴他們成長的你,去探討與孩子溝通的方法(讓雙方能理性對話)及尋找其他情緒的出口。

圖:來自家長的課程回饋

⚡ 高EQ的效率溝通術(1H)

✅ 認識萃取自直覺職掘三年經驗、引導超過三百名以上成人的「青少年溝通術」
✅ 以「流程設計」反思自己平時容易掉入的情緒陷阱、模擬與孩子的對話情境

⚡ 和孩子成為知心閨蜜(1H)

✅ 如何以溫柔卻堅定的態度與口吻,和孩子討論與你我不同的價值觀
配合「親子挑戰賽」的成人引導學(與孩子展開深度的對話、真正改變關係)
✅ 透過「自我揭露」與「展現包容」營造一個能鼓勵對話的家庭環境

課程講師與開課日期

想讓孩子上課,但遇到以下幾個問題嗎?
🔺 時間、地點無法配合
🔺 怕孩子對課程沒興趣
🔺 不確定是否會有成效
 
如果您有以上疑慮…
✅ 自行組班方案將是您與孩子的最佳解
⚡ 目前已有高雄、雲林、台中家長詢問組班資訊

 🐋 課程細節

【 成班人數 】小班制教學
🔸 實體:6 人成班,16 人滿班
🔹 線上:4 人成班,10 人滿班
 
【 上課地點 】
🔸 如報名實體課程:上課地點為永安市場捷運站正對面之教室(新北市永和區中和路499號二樓)
🔹 如報名線上課程:將使用「Google meet」作為上課軟體

🐊 課程價格

【 課程價格 】
🔸 青少年課程|單堂$1,500(3 小時)
📍 一次報名二堂課|$2,800
📍 一次報名三堂課|$4,000
 
🔹 家長 課程|單堂$1,000(2 小時)
📍 一次報名三堂課|$2,000

少年廣場思辨課

課程時長:每次 2 小時,共 12 堂課
課程地點:社會創新實驗中心(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)
參與對象:國中生、高中生,每 6 人成班、10 人滿班

每週學習目標與成果

第一階段|故事力:點亮自我(啟程)

【 第一週 | 三個形容詞的我:自我介紹開外掛 】
目標:把「不知道怎麼說」變成有骨架、有亮點的一分鐘自我介紹。
成果:完成「三形容詞自介故事」錄音/錄影,能自然開場、抓住注意力。
【 第二週 | 我的成長支線任務:價值觀雷達啟動 】
目標:回看生命事件,說清楚「我在乎什麼、為什麼」。
成果:完成一篇「關鍵事件反思故事」,能從因果脈絡講出自己的選擇依據。

【 第三週 | 交換靈魂的一天:同題三視角挑戰 】
目標:從家長/老師/自己的角度重述同一件事,練習同理與換位。
成果:完成「同題三視角短劇」或分鏡腳本,首次體感「理解也能贏」。

第二階段|思辨力:邏輯鋪陳(進階)

【 第四週 | 邏輯偵探社:抓出謬誤怪 】
目標:區分事實/意見/推論,識別常見邏輯謬誤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謬誤抓鬼清單」,能舉例說明 3 種以上常見謬誤。

【 第五週 | 情報局特訓:證據分類不迷航 】
目標:學會用數據、專家意見、個人例子、邏輯推理來支撐觀點。
成果:產出一張「證據分類地圖」,能為自己的主張配對可靠依據。

【 第六週 | 決策平衡木:利弊權衡不翻車 】
目標:在價值拉扯中做選擇,說清楚取捨與風險。
成果:完成「利害權衡矩陣」,能口頭說出「我為何這樣選」。

第三階段|表達力:精準表達(輸出)

【 第七週 | PREP 火箭包:90 秒說服力 】
目標:把觀點—理由—例子—重申觀點串成有說服力的短講。
成果:完成一段 60–90 秒 PREP 論述錄影,同儕互評+自評表各一份。

【 第八週 | 模擬記者會:即席問答不當機 】
目標:在壓力下快速組織、聽懂問題、穩定回應。
成果:完成一次「發言人實戰回合」問答紀錄,列出 3 點改進策略。

【 第九週 | 台風生成器:眼神手勢都有戲 】
目標:運用非語言(站姿、眼神、語速語調)提升表達感染力。
成果:完成「表達風格錄影+互評」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影響力動作。

第四階段|簡報力:高階輸出(成果)

【 第十週 | 一頁贏觀眾:視覺化簡報工作坊 】
目標:用少字多圖與關鍵訊息把複雜想法說清楚。
成果:完成一張「單頁視覺化簡報草圖」,可直接上台搭配口說使用。

【 第十一週 | 我的 3 分鐘 TED:內容整合衝刺 】
目標:把故事力+思辨力+表達力整合成舞台腳本。
成果:完成 3 分鐘 TED 風格演講稿(含提詞卡與排練清單)。

【 第十二週 | TED 少年論壇:登台時刻 】
目標:公開發表,讓家長看見孩子的進步與自信。
成果:完成舞台演說發表與「個人思辨成長報告」,家長現場回饋三亮點。